溝通時應少說10個詞
中國古代對君子的標準有「三和」:「語柔和,身矮和,心平和。」首要的就是話語溫軟如玉,在表達心意的同時讓對方生出歡喜心。但如今,我們常用尖刻語、冷峻語使別人感到被傷害,也在無形之中為自己設置障礙。美國「實用個人發展」網近日刊文提醒,以下四組詞要慎用。
「應該」、「必須」、「一定」。「你必須去」、「一定得答應我」、「你應該這樣做」……這樣的措辭生硬、居高臨下,給人壓迫感,讓對方產生抵觸心理。最好換成「可以這樣嗎」、「我建議」、「我覺得」等商量口吻,再解釋一下理由,比如「我實在太困了」等。
「不得不」。像「我不得不洗碗」之類的表達會給自己沒有生活主動權的消極心理暗示。不妨提醒自己:「我愛我的家人,願意為他們洗碗。」事情雖沒變,心情卻改變了。
「不能」、「不可能」、「絕不」。這些絕對否定詞就像在別人面前摔上門,讓人尷尬,傷人感情,把機會擋在門外。事無絕對,山窮水盡疑無路,還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呢。不妨用委婉的「可能不行」、「可能有困難」等來表達。
「閉嘴」、「討厭」、「你別管」。生硬的拒絕帶來負面情緒,哪怕開玩笑也別隨意講,言者無心,聽者有意,別人一旦當真,就可能造成情感傷害。也別用指責的話,實在不想被打擾,可以單純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,如:「我現在頭很痛,能讓我靜一會嗎?」也可先表達感謝,「謝謝你的關心,但請讓我自己呆一會兒好嗎?」別人就很容易接受了。
時刻記得用柔和語、恭敬語來待人,人際關係會變得優雅而美妙。